各县区应急管理局:
为推进我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,发挥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正面引导作用,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,现就开展2020年度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推荐和复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2020年度市级示范企业推荐工作
(一)推荐申报
1.申报标准。申报单位为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。申报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须近3年来没有发生亡人和一次3人(含)以上重伤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,未受到市、县安全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,并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,按照《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定标准(试行)》(见附件1)认真自评后,达到“基本条件”且自评得分不低于90分(含90分)。各县区应急管理局要严格按照评定标准,认真审核把关。
2.申报材料。主要包括:示范企业申请表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自评表、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、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、安全绩效情况、以及评价标准要求的其他反映安全文化建设相关材料并装订成册,封面为“***(企业名称)申报2020年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材料”字样。申报材料装订顺序与《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定标准》相对应。
(二)评选流程
企业自主申请,各县区应急管理局审核推荐。各县区应急局在对企业申报材料和有关现场进行初审后,应出具具体审核推荐意见并打分,将推荐企业的纸质版报送至市应急管理局,市应急管理局将按照《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定标准》等规定,组织专家对推荐申报企业进行评审,形成审核意见,最终研究确定“2020年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”名单并予以公示。推荐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15日。
二、关于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复审工作
(一)申请复审。命名在2020年到期的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自主提出复审申请。
申请材料包括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复审表,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自评表,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,特别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果、形成的特色模式、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等,以及评价标准要求的其他反映安全文化建设相关材料并装订成册。
(二)县区推荐。各县区局根据《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(修订版)》《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定标准》等有关规定,在现场检查和查阅复审材料后,出具具体的审核推荐意见,并将审核意见及纸质版申请材料一并报送市应急管理局。报送材料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15日。
(三)公示公告。对申请复审的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, 市应急管理局将组织专家评审,根据企业申报材料和各地审核意见组织 进行审核抽检,对通过复审的予以公示公告。未通过复审的取消其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。
三、有关要求
(一)高度重视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是营造全市浓厚全市安全文化氛围,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,各县区局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意义,将其作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,切实做好宣传、组织、指导和推荐等各项工作,在全行业领域范围内,择优推荐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成绩显著,经验做法可推广、可复制、可借鉴的优秀企业,切实保证创建活动有成效、有成果。此项工作纳入2020年安全生产和消防目标管理考核。
(二)严格标准。各县区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标准,对辖区范围内申报的安全文化创建示范企业认真审核、择优推荐,同时加大工矿商贸、危险化学品、金属非金属矿山、烟花爆竹等类型企业的创建力度。确保申报工作扎实推进、有序开展。把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与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有机结合,统筹开展。
为扩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覆盖面,提高全市整体安全文化建设水平,保证推荐企业类型的多样性,建议各县区推荐同类型企业数量不得超过推荐企业总数的30%,请各县区应急局根据本地实际,合理规划,择优推荐。
(三)动态管理。各县区局要加强对已创建成功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动态管理,发挥示范企业带头引领作用,加强宣传推广,不断提高属地安全文化建设整体水平,进一步推动全市安全文化建设。对于已评为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,如近3年来发生亡人和一次3人(含)以上重伤生产安全责任事故,或受到市、县(区)安全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的,应及时撤销其“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”称号。
联系人:张玉荣;联系电话:0564-3370659,传真:0564-3379962,电子邮箱:1772567636@qq.com
地址:六安市梅山南路农业科技大厦22楼2214办公室
附件:1.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定标准(试行)
2.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申请表
3.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复审表
六安市应急管理局 2020年9月22日
附件1
序号
|
一级指标
|
二级指标
|
满分
|
评分
|
1
|
基本条件
|
1.企业近 3 年来没有发生亡人和一次 3 人(含)以上重伤生产安全责任事故。
2.企业近 3 年来未受到市级安全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。
3.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。
4.本项为企业参加评选的入门条件,不需评分。
|
|
|
2
|
安全理念
15 分
|
1.企业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、安全生产重要内容定期研究落实,做到“三有”:有领导机构、有工作人员、有工作经费且逐年增长。
|
4
|
|
2.企业领导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,在长期管理实践中塑造了人人知晓、共同遵守的安全价值观。现场随机抽3-5名工作人员以问答形式考察行业安全知识。
|
3
|
|
||
3.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归纳、提炼了体现行业特点、具有自身特色内容完整清晰、具有推广价值的安全文化理念。理念有具体体现,如:企业的安全文化标语、口号、学习册等。
|
、
3
|
|
||
4.开展安全生产诚信承诺活动,逐级签订安全承诺书,引导员工树立“诚信安全”的自律意识。
|
3
|
|
||
5.企业对安全生产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不断宣传、完善,使广大员工认知、识同,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有具体的图片和文字材料。
|
2
|
|
||
3
|
安全制度
22 分
|
1.企业建立有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,领导层、管理层、车间
班组和岗位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。责任制度是否上墙。
|
、
4
|
|
2.企业制定有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,实现“所有岗位都有操作规程,没有操作规程的制定作业指导书,所有作业有作业工艺”。随机抽查三个岗位。
|
4
|
|
||
3.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会议、教育培训、隐患排查等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。现场查看相关资料。
|
5
|
|
||
4.企业建立有安全生产检查考评制度,完善激励约束机制,提高
制度执行力。查看近6个月的安全生产考评记录。
|
5
|
|
||
5.企业建立规章制度和规程标准的定期审查机制,确保制度体系根据形势的变化得到不断健全、完善。查看近一年来的制度完善材料。
|
4
|
|
||
4
|
安全环境
30 分
|
1.生产环境、作业岗位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。
|
3
|
|
2.加大科技投入,生产装备符合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,有利于实
现人性化管理和清洁生产,减轻工人劳动强度。
|
3
|
|
||
3.营造绿色、健康、文明、舒适的生活环境,建设有职工宿舍(休
息室)、食堂、澡堂、文体活动场所。
|
3.5
|
|
||
4.危险源(点)监控和作业现场安全防护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安
全操作规程。
|
3
|
|
||
5.车间墙壁、上班通道、班组活动场所等设置有安全警示、温情
提示等标识。
|
3.5
|
|
||
6.充分利用内部广播、报刊、网络等传播手段,播放法律法规、
安全常识、事故警示、先进事迹、实践经验等内容。查看传播宣传记录。
|
3
|
|
||
7.设立安全文化长廊、安全角、黑板报、宣传栏等安全文化阵地
定期更换内容。
|
,
3
|
|
||
8.有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场所或安全生产学习室,平均每 100
名员工不少于 10 册安全生产法规知识书籍、安全生产音像教育资料。查看具体书籍资料。
|
3
|
|
||
9.征订有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知识传播的报刊杂志,报纸征订到车
间。
|
2.5
|
|
||
10.每年有 2 篇以上的安全生产信息(稿件)被市级以上媒体或刊
物采用。
|
2.5
|
|
||
5
|
安全行为
33 分
|
1.企业主要负责人、特种作业人员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规定参
加安全生产培训并全部合格,持证上岗率 100%。随机抽查5-10名工作人员《安全合格证书》。
|
2
|
|
2.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员安全教育培训,合格率 100%。有安全教育培训相关资料及现场随机抽问企业员工培训情况。
|
2
|
|
||
3.每个员工均有岗位安全常识手册(或类似读本),并熟练掌握其
内容。随机抽问2-3名员工岗位安全常识。
|
2
|
|
||
4.每季度开展不少于一次有影响、有成效的群众性安全活动,一
线职工参与面不低于 80%。
|
2
|
|
||
5.积极参加“安全生产月” 、“安康杯”、“青年安全示范岗”等安全
生产宣传教育活动。
|
2
|
|
||
6.开展岗位风险辨识活动,员工知晓由于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所
引发的潜在危害与后果。
|
2
|
|
||
7.员工配备有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,并自觉
正确佩戴。
|
3
|
|
||
8.员工行为习惯良好,能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,不伤害自己
不伤害别人、不被别人伤害。现场查看员工具体操作行为是否规范。
|
、
2
|
|
||
9.企业通过工会、职代会或员工代表参加的安全会议,落实群众
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。有会议记录。
|
2
|
|
||
10.企业建立防止职业病机构,依法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,对
高危作业及有毒害的环境有明确的工作时间和限制加班政策。
|
3
|
|
||
5
|
安全行为
33 分
|
11.企业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,对重大隐患做到整
改措施、资金、期限、责任人、应急预案“五落实”。有排查记录和整改记录。
|
2
|
|
12.企业制定有事故应急预案,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。有演练图片资料。
|
2
|
|
||
13.企业建立有重大危险源档案,做到人防、物防、技防监控措施
“三落实”。
|
2
|
|
||
14.企业按照上级规定要求,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,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。
|
3
|
|
||
15.企业与各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与协作,认真执行安全监管指令。
|
2
|
|
||
6
|
奖励项
10 分
|
1.企业全员参加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或安全生产责任险。
|
3
|
|
2.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近两年获得过省级以上表彰奖励。
|
2
|
|||
3.企业达到安全生产一级标准化水平。
|
2
|
|||
4.获得省级以上安全生产创新成果奖。
|
3
|
附件2
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申报表
单位名称
申请单位
名 称
|
|
|||||
单位地址
|
|
|||||
单位性质
|
□国有 □外资(含外资控股)
□集体 □合资
□民营(含私营) □其他
|
|||||
所属行业
|
|
|||||
员工总数
|
人
|
安全管
理人员
|
人
|
特种作
业人员
|
人
|
|
法定代表人
|
|
电 话
|
|
传 真
|
|
|
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部 门
|
负责人
|
|
电 话
|
|
传 真
|
|
手 机
|
|
电 子
信 箱
|
|
|||
联系人
|
|
电 话
|
|
传 真
|
|
|
|
手 机
|
|
电 子
信 箱
|
|
||
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情况(另附材料)
|
企业自评
得分
|
|
县(区)
应急管理局
初审意见
|
考评分数:
盖 章
年 月 日
|
市应急管理局
推荐意见
|
考评分数:
盖 章
年 月 日
|
附件3:
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复审表
填表单位: 日期: 年 月 日
申请单位
|
|
|||||||||||||||
单位地址
|
邮编:
|
|||||||||||||||
隶属关系
|
□中央 □省属 □市级以下
□合资 □外资(含外资控股) □其他
|
|||||||||||||||
所属行业
|
□煤矿 □非煤矿山 □化工 □电力 □冶金
□交通运输 □建筑施工 □加工制造 □轻工 □烟花爆竹
□特种设备 □民用爆炸物品 □其 它
|
|||||||||||||||
法定
代表人
|
|
电话
|
|
传真
|
|
|||||||||||
安全文化负责人
|
|
电话
|
|
传真
|
|
|||||||||||
手机
|
|
|
|
|||||||||||||
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管理职能部门:
|
||||||||||||||||
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职能部门设置及人员情况:
|
||||||||||||||||
企业“六安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”取证年度:
|
||||||||||||||||
近三年来事故伤害情况
|
是否有死亡或一次 3 人(含)以上重伤生产安全责任事故:
|
|||||||||||||||
|
|
今年(至 月份)
|
||||||||||||||
起数
|
人数
|
起数
|
人数
|
起数
|
人数
|
|||||||||||
重伤
|
轻伤
|
重伤
|
轻伤
|
重伤
|
轻伤
|
重伤
|
轻伤
|
重伤
|
轻伤
|
重伤
|
轻伤
|
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
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情况(另附材料)
|
||||||||||||||||
企业自评得分
|
|
|||||||||||||||
县(区) 应急
管理局初审意见
|
考评分数:
盖章
年 月 日
|
|||||||||||||||
市应急管理局
推荐意见
|
考评分数:
盖章
年 月 日
|